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足球职业化取得了不少进展,但能够在五大联赛中立足的球员却寥寥无几。如果要说谁在去欧洲踢球后取得了最大的提升,那么杨晨无疑是其中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杨晨在加盟德甲之前,甚至未曾入选过国家队。换句话说,和孙继海、范志毅等人不同,这些人在国内已经声名显赫才选择出国,而杨晨则是在欧洲打拼后才逐步成名。
今天我们不讨论杨晨,而是要说另一位与他截然不同的球员——董方卓。董方卓当年以350万英镑的转会费加盟了欧洲顶级豪门曼联,然而,很多人以为这只是他职业生涯的起点,然而没想到这却成了他职业生涯的巅峰。
有传言称,董方卓在曼联时,弗格森认为他训练态度不佳,性格懒散,虽然天赋出众,却缺乏勤奋。但董方卓曾对此进行过回应,他强调自己不可能在曼联这种顶级俱乐部里懒散或耍大牌,伤病才是造成他无法发挥的根本原因。个人猜测,董方卓的状态可能并非完全因为懒散,而是他当时的能力本身就有限,加上训练时投入不够,才给外界留下了他不够努力的印象。回想起张稀哲在德甲狼堡的经历,他也提到过球场上的对抗强度,他甚至不敢做过于激烈的动作。同样,孙继海、郑智等人曾在英超踢球,回来后在中超也时常被批评踢得太硬,出脚太狠。
此外,董方卓在曼联时拒绝了队友们一起去嫖娼的邀请,结果却被国内一些媒体误解为“性格孤僻,不合群”。这些外界的误解并非他后来职业生涯下滑的根本原因,毕竟即便他在曼联无法立足,回到国内也应当能重新找到机会。然而,他在比利时乙级联赛安特卫普的经历,却几乎毁掉了他的足球生涯。
如果你没有看过董方卓在比乙联赛的比赛,可能很难理解当时他所面临的环境。比乙联赛的比赛充满了街头斗殴般的对抗,前锋们几乎没有传球的意识,所有人都在“单打独斗”。对于董方卓来说,虽然他的身体条件优越,但他在技术上的不足还是显得尤为突出。在这种比赛风格下,董方卓并未能快速提升自己,反而养成了“个人主义”的球风。
虽然在比乙联赛,他凭借着出色的身体条件,最终成为了最佳射手,但这段经历反而影响了他接下来的职业生涯。更糟糕的是,这种球风也被带到了他后来加入的曼联,令他在队内逐渐被边缘化。弗格森曾评价董方卓“脖子以下世界级”,这可能正是指他在球场上更多依赖身体素质,而忽略了技术的提高。
不过我个人认为,董方卓的迷茫和不适应在曼联更多的是因为他对比赛节奏的适应问题,而非缺乏努力。当时的曼联锋线竞争非常激烈,范尼是队中的绝对主力,弗格森的战略也集中在他身上。在这种情况下,董方卓的机会有限,尤其是在面对切尔西等强队时,他根本没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激烈的比赛节奏。弗格森曾表示,如果不是因为曼联锋线的竞争过于激烈,董方卓完全有可能发挥出更好的水平。曼联主帅对于他的评价,一直充满遗憾,未曾公开提到过董方卓的态度问题。
如果当初董方卓没有选择前往曼联,而是留在了大连队这样的国内顶级俱乐部,他的成长环境可能会更加宽松。大连队当时是中国足球的强队,若他能够为球队提供助力,甚至可能帮助大连再度获得几个冠军。而孙继海正是通过大连队的培养,积累了足够的信心,最终顺利进入英超并站稳脚跟。
即使董方卓不留在大连队,而是像冯潇霆那样选择走一条更“曲折”的道路,去广州等地踢球,他依然能够获得荣誉并赚取可观的收入。然而,董方卓最终未能走出这条道路,错失了许多机会,最终职业生涯也逐渐走向低谷。
其实大多数人并没有期望董方卓在曼联踢出名堂,因为理智的球迷都明白,当时的曼联锋线实力强大,范尼几乎是不可动摇的核心,像董方卓这样的年轻球员想要在曼联占据一席之地几乎不可能。范尼、鲁尼、萨哈、索嗨等人都在争夺出场机会,董方卓不可能轻易突破这道铁壁。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董方卓在曼联这样一个高水平的球队中训练多年,却始终未能提升自己的技术,甚至在回国后依然未能在中超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个遗憾,才是最让人心痛的地方。